半岛体育三水如何迈向优化发展“新常态”?

  半岛体育新闻     |      2024-05-08 23:39

  半岛体育国内商业地产龙头万达进驻三水,健力宝新厂区、百威五期扩建等,合共26亿元的投资在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下称“水都基地”)动工、投产……一大批大项目的启动迅速搅热了佛山的产业江湖。

  从横向来比较,前三季度三水的经济运行状况整体向好,部分指标甚至在全市领跑,但从纵向来观察,投资、出口、消费拉动三水发展的“三驾马车”稳增长的压力依然不小。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进入增速趋缓、增长模式渐趋调整的“新常态”,三水正直面“爬坡换挡”。

  事实上,对于应对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已日渐成为共识。在三水向经济总量“千亿”大关冲刺当下,本文将从投资、结构、效率等维度,透视当前以及今后三水的发展后劲和增长空间。

  回顾三水近十年的飞跃发展,从黄土翻腾的农业大县到企业扎堆的工业大区,GDP从2003年116.14亿元猛增至去年的840.52亿元,投资驱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产业强区”的战略下,三水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坚持大招商和招大商,引入优质产业“外核”,优化三水的整体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政府服务,推动平台、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促使本土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自我提升,激发产业“内核”活力。“当‘外核’与‘内核’达到一定量时,就可以通过产业链的管理与服务,使两者发生‘化学效应’,加速共融。”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说。

  也正是在内外核的共振下,三水在食品饮料、机械装备、光伏太阳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领域,通过建链、补链、强链逐渐形成的日趋丰满强健支柱产业链条。

  毋庸讳言的是,在当前及今后迈向“千亿俱乐部”的加速通道上,三水仍需外源动力的支撑。然而,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下行,中国经济迈入增速放缓的发展“新常态”,投资这辆三水增长的“动力快车”也需直面新的考验。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三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12亿元,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3.4%。但三季度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却从上半年55.5%大幅下滑至21.9%。此外,1—9月全区新签项目65个,同比增长高达55%。但新签项目少,尤其是缺乏优质重大项目支撑的问题较为突出。

  “从长远来说,靠投资驱动来实现高速增长或将成过去,今后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三水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撬动社会再投资或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前8个月工业技改投资26.3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居全市第一。此外,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增资扩产项目达32个,实际增资额19.8亿元,增资后预计新增产值103.68亿元,预计新增税收1.6亿元。

  在水都基地内,“引增挖存”战略实施已初见成效。“一方面,继续放大“环境招商”的优势。另一方面,水都基地也瞄准项目挖潜力,力促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提速增效。”水都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水都成功引入了中国500强项目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三水首个红酒保税仓,目前厂房主体建设已全面推进,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而百威啤酒在四期项目刚上马不久,旋即再次斥资6000万美元进行五期扩产,达产后成为全国最大的百威啤酒生产基地。

  近年来,为释放存量企业的效益,三水通过“培优扶强”等政策措施,推进企业增资扩产或引入总部要素机构已渐见成效。2013年的纳税大户中,有8家已与三水签订了总部经济合作协议(含2家销售公司),全年纳税合计7.6亿元,同比增长31%。今年出台的《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将进一步推动重点企业在三水做大做强。

  今年6月,国内最大商用车企业北汽福田华南最大生产基地在三水工业园正式奠基。首期投资32亿元,产能24万辆,可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除此之外,还计划将华南地区的研发、采购、供应、销售等核心环节都迁往三水。“福田三水项目将来有望拉动2000亿元的产值。”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如是期待。

  在本土观察人士看来,福田项目的启动,正是近年来三水对先进制造业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三水原有的产业版图中,金属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偏高,且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能耗高、税收贡献和土地资源利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但近年来,通过‘内提外引’,三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增加。”三水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三水经济价值链整体提升的代表。从最初的好帮手电子等少数几家企业,到如今近60个项目落户,已引入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占比达到20.3%,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1个,企业质量居全区各行业之首。截至2013年,44家已投产企业亩均实现销售收入144万元、税收7.34万元,整体税负超过全区制造业总体水平。

  而随着佛山吹响打造珠江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万亿产业带的号角,拥有空间优势的三水,也对进军技术密集领域雄心勃勃。前三季度,全区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494.94亿元,同比增长16.6%。引入空调国际、法雷奥汽车制冷系统、国荥先达、诺尔贝机器人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

  在刘悦伦看来,在佛山土地开发强度已超35%的背景下,今后全市“摆放”大项目的空间将集中在三水、高明。“三水应该抢抓机遇,要谋划好、大力推进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建设,同是加快福田汽车的筹建进度,做好服务,争取项目能够早日产生效益。”

  “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二产基础愈发厚实的同时,三水以万达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正呈现出后发突起的强劲势头。

  2013年三水对现代服务业的引资额首次超过了工业项目。微安IT、卡通奇境、苏宁云商、普洛斯、安博物流等一批2.5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为三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奠定了基础。而今年则在生活性服务业获重大突破,继保利地产进驻后,商业地产龙头万达广场落子三水新城,将有望搅动三水商贸服务业“一池春水”。

  三水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万达所带动的商贸服务业的繁荣,将提升吸引人才和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如果说过去三水的商业发展是被工业发展‘拖着走’,那么今后,尤其是万达等商业综合体建成后,带动起三水商业业态的整体提升,或将进入商贸服务业反哺工业的时代。”

  据透露,未来3年,三水在现代服务业投资总额将超250亿元,占比超50%,重点引入信息与总部经济服务业、电商物流、金融科技、休闲度假、文化养生产业。

  如果说投资转向和结构升级还着眼于当下的话,创新驱动则为三水剑指广阔的产业蓝图

  2013年以来,为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水制定并完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创新人才团队创业计划”、“专利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去年和今年的财政年初预算分别安排1.16年亿元和1.65亿元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激励等多重作用下,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月—9月,申报区级以上工程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利申请量756件,同比增长32.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4件,同比增长80.4%,增幅呈逐渐增大趋势,连续7月位列五区之首。

  与此同时,来自区域外部的创新要素——人才、技术、平台,加速与本地产业融合,发挥协同效应。

  今年9月,佛山第二家佛山第二个大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在三水工业园正式挂牌。“三水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比较浓厚,技术需求比较明晰,与合肥工大的优势学科对接点较多,将迎来三水科技创新的历史转折。”三水区区长陈英文说。

  该研究院有望5年内育成创新型企业25家、引进科技人才团队20个、研发人员130人,目前已与三水区内永力泰车轴、天元汇邦、金银河等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此外,三水内另一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中科院能源环境育成中心,今年也新增8个科研技术团队进驻。据统计,前三季度,三水共新增产学研项目22个。

  而于下半年举办的三水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二批三水创新人才团队,则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潮,分别吸引48个企业和团队、26个创新项目参与竞逐。其中,“新型无孔防水透湿功能薄膜的开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获评委一致好评,目前项目已在三水实现量产。

  未来,三水还将探索产业科技金融人才融合发展的路径。三水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通过对“保险贷”政策和《专利资助办法》的升级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正谋划组建区级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的资源要素往产业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走进澳美铝业、佳明重工、富惟汽配等三水企业的生产车间,生产工人高强度密集作业情景,已经被一台台机械手矫健、轻盈的动作所替代。

  这样的场景的出现,意味着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三水,正通往依靠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升经济效率的新增长轨道上。

  “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在三水开始显现。”三水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改造已成为三水产业招商的第二主战场。去年全区共实施技改项目53个,投资总额25.82亿元,预计项目投产后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创税5.38亿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份全区实现工业技改投资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居全市之首。

  如今,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技改浪潮正逐渐在三水的制造业蔓延。到目前为止,已有在汽配、家电、铝型材、金属制品等行业共有20多家工业企业,分别开展搬运、码垛、注塑、焊接、喷涂和切割等自动化改造,已使用机器人共200多台。

  在工业技改的支撑下,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区已设立各级工程中心105家,其中传统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以建材业为例,由于企业的新品研发能力的提升,今年前三季度的税收增幅达到27.4%,22家龙头企业中,一半的企业税收同比增长超过50%。

  与此同时,通过盘活用地和深挖存量,单位产出的效益也明显增强。在近两年实施的技改项目中,涉及产品调整提升、扩大产能、流程再造的项目数量占比达到89%,预计节约土地2300亩。在“零土地”供应的情况下,初步统计,企业年新增税收1.6亿元,拉动税收增幅约5%。

  然而,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传统产业在三水的经济结构中仍处主导地位,在工艺技术进步、产品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土地挖潜、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至少仍有170亿元的投入空间。

  “今后将探索建立三水技改工作引导基金,由区、镇两级财政筹集安排,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利用金融杠杆促进企业提升;同时加大与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合作,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平台、新型材料研发中心等公共科研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技改提供智力支持。”上述负责人表示。